一、什么是土人参呀?有图了最好!

土人参

Radix

Talini

paniculati

(英)Panicled

Fameflower

Root

别名

水人参、参草、紫人参、福参

来源

为马齿觅科植物栌兰Talinum

paniculatum

(Jacq.)Gaertn.

的根。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达60cm,肉质。茎直立,分技,绿色,基部稍带木质。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7cm,宽2.5~3.5cm,先端略凹陷而有细凸头,基部渐狭成短柄,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多呈2歧分枝;花瓣5,淡紫红色;雄蕊10余枚;子房上位,1室,胚珠多数。蒴果近球形,熟时3瓣裂。种子多数,黑色,有光泽,具微细腺点。花期6~7月,果期9~10月。

多为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采制

秋、冬季挖根,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

性状

主根圆柱形,直径1~3cm,长短不等,有的微弯曲,分枝如人参状,并有少数须根残留。肉质坚实。表面棕褐色,去皮者莫棕色,断面乳白色。

化学成分

含芸苔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健脾润肺,止咳,调经。用于脾虚劳倦、泄泻,肺劳咳痰带血、眩晕潮热、盗汗自汗、月经不调、带下。

【别名】栌兰、飞来参、瓦参、桃参、申时花

【来源】为马齿苋科土人参属植物锥花土人参

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T.

patens

(L.)

Willd.;T.

crassifolium

auct.

non

Willd],以根和叶入药。秋、冬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叶则随时可采,或秋季采集,晒干或蒸后晒干备用。

【源形态】多年生常绿草本,高达60厘米。根粗壮,有时多分枝,旁生纤细的侧根,全体肉质,表面棕褐色,内部乳白色。茎直立,下部分枝,基部稍木质化。单叶互生。夏季开淡紫红色小花,集成顶生或测生疏散的圆锥花序。蒴果近圆球形,熟时灰褐色。种子细小,多数,黑色,有突起。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润肺生津。用于气虚乏力,体虚自汗,脾虚泄泻,肺燥咳嗽,乳汁稀少。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图片你在网上一搜就能搜到了。

二、土人参图片

土人参图片:

马齿苋科,土人参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00厘米。主根圆锥形,茎直立,肉质,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稍肉质,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顶端急尖,有时微凹,具短尖头,基部狭楔形,全缘。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总苞片绿色或近红色,圆形,苞片膜质,披针形,顶端急尖,萼片卵形,紫红色,早落;花瓣粉红色或淡紫红色,花柱线形,子房卵球形,蒴果近球形,种子多数,扁圆形,6-7月开花,9-10月结果。

扩展资料

土人参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高温高湿,不耐寒冷。种子发芽适温为20~25℃,植株生长最适温度25-30℃,可耐36℃以上高温。

15℃时生长缓慢,地上部遇霜冻枯死;宿根能耐0℃或短时-5℃低温,喜光,但也耐阴,茎叶生长期要求水分充足。土人参抗逆性强,耐贫瘠,对土壤的适应范围广,但以有机质含量丰富、疏松壤土栽培为宜。

原产于热带美洲,分布于西非、南美热带和东南亚等地。分布中国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河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