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盖尔曼有哪些成功故事?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塑造了许多神奇的内部环境现代物理学是从古希腊哲学大师莫可立特“万物皆由原子组成”的猜想开始,不断发展到神奇而复杂的电子、质子、正电子、介子……1964年,一位世界物理学界的天才加奇才再次提出了一种伟大的猜想,震惊全世界,发现了“夸克”并获得了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就是“夸克之父”盖尔曼。
童年的盖尔曼兴趣十分广泛,很早就成为街区里有名的神童——他的同学认为他是“会走路的大百科全书”。
3岁的时候,他就能心算大数字的乘法;7岁的时候,他在拼写比赛中赢得了比他大5岁的孩子。那个词是“传票”,他不但拼写正确,还纠正了主考官的发音。上学的时候,每次老师提问,他的手就举得老高。一天,他的女钢琴老师把他引见给她的一位艺术家朋友,结果盖尔曼给他上了一堂艺术史课。还有一次,老师带他去听一位年轻艺术家的演奏,肖邦前曲刚弹了几秒钟,盖尔曼就开始批评音乐家对谱子的理解:“八度辅点音符在哪儿呢?”除了功课以外,他不仅踢足球,并且是网球队队长,他还是数学和历史俱乐部的成员,辩论俱乐部的主席和国际象棋队队长,还是校报的主编。
到14岁时,他考虑申请到耶鲁大学,父亲问他想学什么,“我回答说‘只要跟考古或语言学相关就好,要不然就是自然史或勘探’,父亲的第一反应是‘你会饿死的’”。时值1944年,战争时期的美国经济状况并不理想,他的父亲强烈建议他学“工程”,然而讽刺的是,在经过能力测试后盖尔曼被认为适合学习“除了‘工程’以外的一切学科”。于是他父亲建议:“我们干吗不折中一下,学物理呢?”正是这个“意外事件”造就了后来的夸克理论提出者、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和“统治基本粒子领域20年的皇帝”(格拉肖语)。
盖尔曼不仅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还以学识渊博闻名。他曾沉溺于几乎所有事情——古代历史、考古学、语言学、野外生态学、鸟类学、钱币学,以及法国烹饪和中国烹饪——并且总是时刻诱惑别人与自己交谈,仿佛故意暴露别人的浅薄。他曾在加德满都和唐人街上闲逛,并大声读出那些招牌的名字,让在场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曾带着造访者到中国餐馆就餐,用听起来还过得去的汉语点菜。在盛大的诺贝尔晚宴上,盖尔曼用瑞典语发表了一通演讲,倾倒了主办者。不过随即,主办者感到的是迷惑,既而是愤怒,因为他没有交上将在年度特庆专利中发表的正式演讲稿。他对写作一向有恐惧心理,这是一生中最困惑他的事情。在各年诺贝尔的纪念专刊中,你可以发现一页空白,这就是为盖尔曼留下的。
记者曾问过盖尔曼一个问题:“盖尔曼先生,所有人都说您是天才,您在不同领域均可称得上是专家,您是怎样学习的?”
盖尔曼挥舞着手答道:“我不是天才,不过对学习有一些体会。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哥哥本——比我大9岁——启发了我很多方面的兴趣:语言学、考古学、鸟类观察、数学等等,我们总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做,我们生活在纽约,经常一起去博物馆,去动物园,而我自己则习惯于读大百科全书。不管怎样,他和我有共同的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如此之强以至于我们不得不努力学习才能满足。本是我最早的老师,一个好老师总是引导学生去‘学会’某样东西,而不是‘教会’他!”
夸克之父——默里·盖尔曼,是粒子物理学中的奇异之星。他的科学人生让我们感受到基本粒子世界呈现出的一种出乎意料之外的“奇异之美”,以及发现这种奇异之美的激动人心的过程。
二、夸克是什么
夸克的作用是形成原子核的单位,较重的夸克会通过一个叫做粒子衰变的过程迅速变成上夸克或下夸克。粒子衰变可以把高质量态变成低质量态,所以夸克非常稳定。
夸克有许多不同的内禀特性,包括电荷、色电荷、自旋和质量。在标准模型中,夸克是唯一能承受所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基本相互作用有时被称为“基本力”。“夸克”这个词是盖尔曼从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芬尼根的守灵之夜》“三个夸克换一个集合标记”中取的短语。这意味着一个质子中有三个夸克。
另外,夸克在本书中有很多含义,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的质子中有一个是海鸟的叫声。他认为,这适合他当初“基本粒子不是基本的,基本电荷不是整数”的奇怪想法。同时,他也指出这只是一个笑话,是对自命不凡的科学语言的反叛。另外,可能是因为他对鸟类的热爱。
三、夸克模型是由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的
盖尔曼。夸克模型是由下列盖尔曼科学家提出的,夸克模型于1964年由物理学家盖尔曼和茨威格独立提出。夸克(quark)是一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和G.茨威格于1964年先后独立提出。
四、夸克模型首次被发现是什么时候?它的发展过程以及作用是什么呢?
夸克模型首次被发现是1964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夸克模型的主要发展历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在物理中有很多模型但是直到一九六四年人们才知道最小的粒子叫做夸克,夸克模型也是那个时候被提出来的。提出夸克模型的是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他出生于1929年,并且仅在出生后的33年就发现了夸克模型这一重大发现。因为盖尔曼提出夸克模型,认为价夸克是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的。中子是由三个夸克所组成的,因此他还获得了196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家。
时间过去了几十年来到1990年,弗里德曼,肯德尔和泰勒因为在粒子物理学中一些先驱性工作也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两个诺贝尔奖都是与夸克模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由这两项奖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夸克模型这一发现有多么重要。盖尔曼和乔治在1964年辨别出了一些所隐藏的物质形态,于是他们就开始夹定了一种物质形态的存在,当时那种形态还尚未被观测到,人们看不到它的自由形态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他们采用了一种经济而又能让人们信服的方式编写了八重道的基础,而且使强制分类变得更加简单。
在他们开拓了一些先驱性的工作之后,人们在此后的十年又对夸克进行了深究,他们向外界提供大量关于夸克本身的信息,因为夸克模型的复杂性,当时人们只研究到部分有关夸克模型的量子数,而且当时夸克模型当时研究出来的夸克模型已经被标准模板所吸收,并成为了它的一部分。由于夸克模型的发现,人们目前的理论基础正在把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大统一理论和把引力统一起来的超统一理论所前进,并且这种理论推动着宇宙学的发展。
以上这个故事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如果有任何错误,敬请谅解。
五、盖尔曼有哪些生平事迹?
盖尔曼1929年生,美国物理学家。因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和相互作用的发现,以及提出“夸克”粒子理论,获得了196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盖尔曼出生在美国纽约。父母都是犹太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移居到美国。盖尔曼出生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了寻求更低廉的房租,他们在5年中搬了3次家。
贫穷并没有埋没盖尔曼的勤奋好学和过目不忘的超强记忆力。因此从小就显示出聪明过人的盖尔曼,便被人们称为“奇才”。他上小学时连跳数级,不到10岁便进入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附中。父母鼓励他跳级,希望他能快些毕业。他的跳级使家里省去了不少学杂费。同学们都感到盖尔曼好像是一部活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他们知道,只要他在教室里,就一定会有问有答,一旦盖尔曼走出教室门,大家就失去了对正确答案的把握。
虽然盖尔曼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很优异,但他并不喜欢学校里“单调乏味”的生活,那时就连实际内容较多的物理课他都感到“相当令人厌烦”。也许是他的理解力和智商比较高,别人感到沉闷枯燥的数学、语言和历史等,他却很感兴趣。15岁那年,他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在选择专业时盖尔曼却犹豫不定,他选来选去,实在是找不到取舍的依据和特殊的理由,就差没有掷币问天了。他告诉父亲自己想成为一个考古学家或者语言学家。父亲建议他去读工程学,好找工作,赚钱也多,但盖尔曼不同意。最后盖尔曼毫无理由地选择了物理作为自己的专业。22岁他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学位。
盖尔曼在学术上一直是个强者。也许盖尔曼具有足够的实力,他喜欢冒险,寻求挑战,就像渴望着征战的无敌英雄。他在基本粒子的研究中屡屡提出新概念和独特的理论。他在粒子物理学中的几乎所有重要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最初,电子、质子和中子被认为是基本粒子,所有物质都是由它们构成的。后来,又发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粒子,这些粒子的行为很“奇特”,盖尔曼提出了“奇异量子数”的理论,进而又提出了“八重法”、“夸克模型”,按照这种模型,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都是由三种更为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的。人类由此进入了重新认识物质结构的新天地。
六、夸克之父——盖尔曼
我们现在都知道质子和中子6也并不是最小的粒子,它们都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构成的。 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提出夸克模型的是物理学家盖尔曼!
盖尔曼(1929 2019年),美国物理学家,196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强子夸克模型
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强子夸克模型。他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构成,它们带有分数电荷,如+2/3,-1/3。夸克遵循一种叫做夸克禁忌的准则,它不能单独存在,只能几个一起组成其他粒子,如质子和中子都是由三个夸克组成。
到后来,科学家相继总共发现了六种夸克,分别是上夸克和下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粲夸克和奇夸克,还有六种相应的反夸克。每种夸克又有三种色,分别是红、绿、蓝,这样总共就有36种不同的夸克。(这里所说的色不是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区分夸克的一种方式。)
奇异数守恒
5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质量处于质子和电子之间的介子,后来又发现了超子,它们产生的快,消失的慢。刚开始人们无法解释它们,盖尔曼引入了一种新的量子数—奇异数,并且提出了奇异数守恒定律,这样成功的解释了这些粒子的性质,我们也把这种粒子成为奇异粒子。
1984年,盖尔曼与另外几位诺贝尔得主一起倡议建立了圣塔菲研究所,旨在进行多学科的复杂研究,它是一所没有围墙的研究所,进行了广泛的国际交流。
盖尔曼知识渊博,博学多才,能讲六七种语言,对于经典古籍也能信手拈来,并且他对于鸟类的分类达到了非常专业的水准。他极力宣传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