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漯河公主是谁
舞阳公主
漯河公主指的是漯河“九女冢”,汉代一位公主,其墓西的大冢,汉末有帝王女封为舞阳公主的。
据《通许县县志》记载,九女冢位于通许县西北7.5公里的孙营乡九女冢村西,南北长120米,东西宽85米,9个墓冢高低不等。据《通许县志》(清乾隆三十五年)记载:“五季之乱,赵氏九女逼于寇,义不受辱而死,葬于此地。”墓冢因代久年湮,已残缺。清末至1979年当地群众取土曾扒开三冢。墓室系汉代绳纹砖砌成,分前、后、耳3室,前后室呈轿顶状,长2.5米,宽2.4米,高3米,耳室位于两室中间右侧,长宽各1米,高1.5米。室门方向各异,室内发现有陶马、陶猪、贷币及清水坑等。九女冢为通许县文物保护单位。
二、东汉有几个公主?
湖阳公主 刘黄
新野公主 刘元 下嫁邓曼
宁平公主 刘伯姬 下嫁李通
舞阳公主 刘义王 下嫁梁松
涅阳公主 刘中礼 下嫁窦固
馆陶公主 刘红夫 下嫁韩光
淯阳公主 刘礼刘 下嫁郭璜
郦邑公主 刘绶 下嫁阴丰
沘阳公主 下嫁窦勋
内黄公主 下嫁窦穆
获嘉公主 刘姬 下嫁冯柱
平阳公主 刘奴 下嫁冯顺
隆虑公主 刘迎 下嫁耿袭
平氏公主 刘次
沁水公主 刘致 下嫁邓干
平皋公主 刘小姬 下嫁邓藩
浚仪公主 刘仲 下嫁王度
武安公主 刘惠 下嫁来棱
鲁阳公主 刘臣
乐平公主 刘小迎
成安公主 刘小民
武德公主 刘男
平邑公主 刘王 下嫁冯由
阴安公主 刘吉
修武公主 刘保
共邑公主 刘成
临颍公主 刘利 下嫁贾建
闻喜公主 刘兴
平氏公主 刘直得 下嫁来定
阴城公主 刘坚得 下嫁班始
舞阴公主 刘别得 下嫁邓裦
濮阳公主 刘久长 下嫁耿良
涅阳公主 刘侍男 下嫁岑熙
舞阳公主 刘生
冠军公主 刘成男
汝阳公主 刘广
长社公主 下嫁耿援
益阳公主 下嫁寇荣之子
阳安公主 刘华 下嫁伏完
颍阴公主 刘坚
阳翟公主 刘修
万年公主
长乐郡公主 刘曼
汉献帝另有另外两位公主 刘氏 为曹丕嫔御 刘氏 为曹丕嫔御 下嫁曹丕
三、西晋舞阳公主下嫁王敦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中国从东汉时期一些门阀士族开始形成.东汉末期,门阀士族虽然因汉末动乱而受到打击,但是并没有阻挡士族进一步壮大的脚步.魏文帝曹丕称帝后,接纳士族代表人物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在政治的统治地位在中国北方确立.而南方的蜀吴两国虽然对士族进行了一定程序的打压,但是并没有解决问题.三国后期,士族的代表司马氏家族,在其他一些门阀士族的支持下取得了魏国大权,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由于晋朝是在门阀士族的支持下建立的,所以司马氏要巩固政权,就必须拢络那些门阀士族.
王敦就是出自这样的门阀士族.王敦是琅琊临沂人,出自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他自称先祖是战国时期一统六国的秦国大将王翦。但是,他们家真正的开始是自西汉谏议大夫王吉。自王吉开始,经过王骏、王崇,琅琊王氏的官是越做越大,到了王崇就已经到了扶平候的位置。
王莽时时期,琅琊王氏和王莽保持距离,这为其家族在东汉重新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到了王遵就被封为义乡候,但就整个东汉而言,琅琊王氏地位还比不上袁氏家族、荀氏家族、陈氏家族等几个家族,到王遵之后,也只有王音王睿(被孙权老爸孙坚所杀)父子、王雄王浑父子,但他们也只是做到了刺史之职。
琅琊王氏真正成为一股政治力量是在三国时期,从王祥(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男主角)开始。王祥出来做官时已经很老了,但是名气太大,由于政治上永远正确,在晋朝时就做了晋朝的三公,而且很高寿。不过,他做官时也同时帮弟弟王览(二十四悌也有大名)也弄了到了很高的位置。
但使王氏真强大的并不是王祥和王览兄弟,他们只是为琅琊王氏自西汉以来就有好名声中增添了重重的一笔,于其政治影响并无多大直接帮助,而且他们的父亲王融并没有做过官,只有他们的伯父王睿做过荆州刺史,后被孙权之父孙坚所杀。真正有直接帮助的是王浑之子王戎(竹林七贤之一)及其族侄王衍。这兄弟俩别看没什么政绩,而且晋朝灭亡这两个家伙也难辞其咎,但在维护家族利益上可是不遗余力的。尤其是王衍,东晋的政治格局基本上就是出自他的安排。
鉴于冉冉上升的王氏家族势力,司马氏自然是要拢络的。通婚自古以来就常被作为一种政治手段。所以很自然的,公主要嫁就嫁有势力的人物或家族或他国国君(不管是未来的,还是潜在的)。琅琊王氏自然是当时皇家想通婚的候选家族了。不过,由于历史的积累,虽然同为门阀士族,当时琅琊王氏的地位要高于司马氏皇族。王氏家族的嫡系长支是不可能与地位低司马氏皇族通婚的。
但是司马氏毕竟是当时的皇族,琅邪王氏也惹不起。所以只好变通一下了。王敦是上面提到过的王览次子王基的儿子。年青时的王敦可是名气很大人物。其族兄王衍曾评论王敦说“阿平第一,子嵩第二,处仲第三”,阿平是王澄,也是琅琊王氏的成员,处仲就是王敦。要知道,在当时能入王衍法眼的人可都是不寻常的人物,人们只要能得到他的一点点好评,政治上就能飞黄腾达,人们称得到了评价就是“跳龙门”,跳龙门一词即来源于此。晋武帝选闺女婿选王敦就很正常了。
至于王敦名声大坏是以后的事。王敦的老婆是襄城公主,而不是湖阳公主。
到了东晋,琅琊王氏达到了政治巅峰,出现了“王与司马共天下”的局面。也是因此,王敦才会心生异志。但是王敦的行为已于其家族利益相抵触了。所以他也遭到了家族内部的反对,如王澄(就是阿平)、王导等人的反对。结果是王澄被王敦用计谋杀掉,可惜了一位历史上少有的帅哥级武林高手。
王敦死后,他的弟弟和侄子被其家族的王舒给扔进江里,可见王敦已不容于其家族了。
四、古代好听的公主封号和寓意是什么?
古代好听的公主封号和寓意如下:
1、文成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了解的,她的付出让人深深的感动。文成二字读来大气响亮,又给人一种高贵的气质感觉,入女孩的名字当中,符合高贵大气的名字查找,也给人腹有诗书,文采斐然的感觉,寓意十分美好,音律也好听,适合取名。
2、安乐
安乐公主大家或许熟悉度不够,但其祖母武则天大名鼎鼎,她也是唐代最美的公主。安乐二字用来取女孩的名字,有安居乐业的祝福和期盼之义,寓意吉祥美好。其中安字含有宀部首,蕴藏华丽贵气,乐字让人得见宫中乐曲,大气高雅跃然纸上,此二字适合女孩取名。
3、和硕
和硕公主,全称和硕淑慎公主,是清朝康熙时期废太子的女儿,雍正的养女。和硕二字,给人高贵大气之感,适合用作女孩取名字,和字有平和之义,给人温婉动人的美感,硕字有硕果累累、欣欣向荣之内涵,寓意十分美好,读起来很新颖有创意,个性十足。
4、舞阳
舞阳公主所指的是襄城公主,《世说新语》作“舞阳公主”,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舞字入名,有多才多艺、出类拨出的寓意,给人活泼可爱的印象;阳字入女孩名字,显得高贵大气,为名字增添一份乐观积极的内涵。此二字搭配适合女孩取名,悦耳好听。
5、 临颖
临颖公主的记载在历史上较少,只知道是东汉和帝的女儿,不过其名字颇为大气高贵,又含有女子的柔美之感,适合用来给女孩取名字。临字有来临之义,入名引申有稳重文静、端庄大方的寓意内涵,颖字指聪颖,入名则意指女孩聪敏过人,品貌双全。
五、历史上的舞阳公主真名叫?
姓名:舞阳
扮演者:施艳飞
年龄:18岁
化身:蝴蝶
预言:与狮子彻底改变世界
父亲:前朝皇帝
母亲:纳兰朵皇后
叔叔:崇光皇帝、克尔特领主
养父:杨安
妹妹:萃心公主
妹夫:纳龙王子
奶奶:老太后
婶婶:庞妃
公公:夜月长老
身份:前朝公主、皇太女、瀚海王后
心上人:雷欧、那迦罗
情敌:冷云(阿丽玛)、蝶儿、萃心公主
爱慕者:纳龙王子
收藏物:蝴蝶项链、光明圣环
编辑本段历史上的舞阳公主
舞阳公主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儿,她嫁给王敦。
关于王敦的私生活记录,有两个关键词:美婢、香厕。
王家是贵族门阀,贵族出身的人都要风度要排场,读书要读《老》《庄》,写诗要写风景诗,弹琴要弹古琴古筝。但王敦这个人很另类,读书只读《左传》,音乐只懂打鼓,而且打得浑身冒汗鼓点如雷。他的生活简单洒脱,对贵族那套生活方式不仅不屑,甚至不熟。他有个外号叫“田舍”,就是“乡巴佬”。
有一次,大富豪石崇请客。席上山珍海味就不必说了,光他家的厕所就有十多个美艳的婢女排成一列侍候。这些婢女都穿着漂亮的衣服,戴着华丽的首饰,手里各端着托盘,里面放着手巾、香粉(甲煎粉)、香水(沉香汁)、干净的衣服、热水等等。客人看到这架势,多半很害羞,有屎尿也宁可憋着。一般人见一群美女围在身边,就算多么尿急,也会有排泄障碍的,但是王敦满不在乎,昂首入厕,不管什么入厕服务,全都泰然接受。
他出来后,婢女们悄悄地议论说:“这个人将来是当寇贼的好材料(此客必能做贼)!”
仅凭上厕所,就判断一个人会做反贼,也许根据不足。不过,不要小看婢女的眼光,她们见到的大都是某个人私密的一面,最知晓其真本性。特别是石崇家的婢女,也算阅人无数,稍加观察比较,就能将此人看个七八成准。
接下来发生的极为恐怖的事情,让任何人都不会怀疑“洗手间女服务员”的判断了。
席间,石崇又让一些美丽的婢女给客人劝酒,有的客人不胜酒力,就表示喝不进了。石崇说:“哪位美人不能劝客人把面前的酒喝完,就要推出去杀头。”客人们也不敢坚持,由着劝酒女郎连哄带灌,把酒都喝了。可到了王敦这儿,他说不喝就是不喝,看石崇敢怎样。石崇果然下令杀了那位劝酒女,又换另一个上来劝,连换了三个,也连杀了三个。但王敦依然面不改色,就是不喝。连客人都不忍看了,劝他把酒喝了,以免再杀美人。王敦说:“他杀他家的美人,跟我有什么关系(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厕所女侍”相对是幸运的,只是侍候了一下“厚脸皮”。“餐厅女侍”就不幸得多,因为侍候了个“冷心肠”而招杀身之祸。
就是这个“天生反贼”,后来被皇家招了驸马。初当驸马,王敦不得不灭掉自己的气焰,一副老实相,看起来更像个“乡巴佬”。而公主的婢女们,私下里都把他当笑话讲。
公主府的厕所,更让他看不懂。上厕所时,他发现有个漆箱,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些干枣,难道上厕所还供应零食?他一抓一把,把枣子吃完了。回头一看,还有个琉璃碗,里面放着豆糕。他想,吃得够饱了,还吃呀?公主不会在厕所里开饭吧?接着他又把豆糕吃完了。幸好公主家没有在浴盆里搞牛奶浴,不然他还要把巨大的一“碗”牛奶喝光。
婢女们进来收拾时,都笑死了。这干枣,是用来塞鼻孔堵臭气的(其实这方法并不好,鼻孔塞住,嘴巴反而张大呼吸,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厕所放一点木炭)。而豆糕,其实是“澡豆”,也就是古代的香皂,用豆粉和猪胰腺(或猪油)混和凝结成块。
舞阳公主一定不会喜欢这个连“香皂”也不认识的人,而婢女们就更加敢于笑话他了。王敦的一举一动都是笑料,婢女们每天都有他的新鲜资讯,一看到他来,就跟看到“丑星”一样。
只怕王敦在心里无数次地说:“这帮小丫头片子,敢笑话我,看我弄死你们!”在他看来,弄死一个婢女,就跟踩死一只菜粉蝶差不多。只是碍于“小丫头片子们”的主子,他才没敢下手,忍住了一口窝囊气。
舞阳公主的爹司马炎死后,白痴晋惠帝继位。各路有皇室血统的王不服,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继承权战争,史称“八王之乱”。王敦握有军队,在乱中得到升迁。他为了轻装上阵,跑得更快一点,便借口说道路艰险、寇贼太多,把公主丢弃在半道上(以寇难路险,轻骑归洛阳,委弃公主)。公主的婢女,那些曾经服侍和笑话过他的人,共一百多人,全都被他当做慰劳品,赏赐给了手下的将士(于是天下大乱,敦悉以公主时侍婢百余人配给将士,金银宝物散之于众,单车还洛)。
舞阳公主被丢弃在半道……史书写到这里就被掐断了。公主此后的命运,没有了记载。
后来,王敦拥立琅琊王司马睿为晋元帝,建立东晋。他自为丞相,与司马氏共掌天下。世人有歌谣说:“王与马,共天下。”司马氏很想结束这种“共天下”的局面,而王敦也何尝不想快些结束?于是,他起兵进攻东晋都城建康,这就是当年婢女所预言的“此客必能做贼”。
起兵未能成功,王敦病死了。其实刚开始只是病,还没有死,只不过他的部下和继子都不想响应他,就和朝廷联手宣布他已经死了。他的继子还为他办起了丧事,又是军乐队,又是仪仗队,搞得还很隆重。王敦病得下不了床,听到自己已经死了,气得只好死了。
王敦初尚主,如厕,见漆箱盛干枣,本以塞鼻,王谓厕上亦下果,食遂至尽。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着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世说新语·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