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8年上映的影片《孟买酒店》为何能得到大众的喜爱?

这是对那些已逝生命的致敬,更是对历史的敬重——《 孟买酒店》记得看这部电影记得最深的其中一句台词大概话是:一直打开声音让我听见他们的哀嚎。这部电影个人觉得全程无尿点整个电影都充斥着紧张、无助的感觉。整个电影还原了当时事件的真实感。

1)整部影片以一位在酒店餐厅工作的服务员阿尔琼为主要人物展开,事发当天出门工作与妻儿再见,骑电动车去酒店的路上,影片中出现了三次阿尔琼的鞋子,贫穷的服务员,没有合适的鞋子,但在生死面前,依旧选择保护酒店的客人,展现了大无畏的勇敢精神,到最后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回家依旧骑着电动车,进门迎接自己的依旧是妻儿,还有,宏伟壮观的泰姬,陵酒店和经过恐怖袭击后的泰姬陵酒店,影片中的特写镜头,起到了前呼后应的作用,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这部电影没有所谓的主角,整场大屠杀对人的本能和人性进行揭露,电影的节奏感很强,很快就代入到电影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泰姬陵酒店的员工阿尔琼,他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头上围着一个黑色头巾覃,它很神圣象征着荣誉和勇气,每次出门他都会带上这个头巾,如果摘下了无异于对他来说是赤裸行走。

3)影片全程营造出十分紧张刺激的气氛,这些紧张更多来自对于人性的恐惧,这种恐惧浓缩在恐怖分子看到普通百姓没有丝毫犹豫开枪射杀时、在他们打着电话是为了听到死去的人痛哭求救声时。观众跟随影片中多个人物的视角,一步步融入这个 恐怖事件中,结尾处,仿佛自己也同他们一起逃出生天一般,才得以松口气。

二、《孟买酒店》观后感

《孟买酒店》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这件事件可以说是“印度版911”事件,事情发生在2008年的印度孟买,在当时最顶级的酒店泰姬陵酒店,一群恐怖分子在这里实施着残忍的屠杀。

故事的一开始是一群年轻的穆斯林小伙乘船来到孟买,他们看起来年纪不大,与街上的众人似乎没什么区别。但是,与旁人不同的是,他们严肃的眼神和背上那个又大又长的黑色包裹。这时,热闹的孟买不知道,正是这群被他们称之为“孩子”的年轻人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灾难性的四天。

随着夜幕的降临,他们也开始了行动,从火车站到街边的咖啡馆再到顶级酒店泰姬陵,一切完全按照计划行事。最后,在酒店里,幸存的人们与恐怖分子展开了一场生与死的斗争。

这部电影中有两个很鲜明的反差:

1、泰姬陵酒店的奢华与孟买贫民窟的反差,这简直就是天堂与地狱的现实写照。在泰姬陵酒店,这里接待着来自全球最有钱有权的人们,他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各种高级待遇,甚至洗澡水都会设定好温度,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误差,在这里,他们尽情享受生活,就像人间天堂一样。

但是,同样在孟买的另一边,是破败不堪的贫民窟,这里有黑又破,宛如地狱一般。男主就住在这个“贫民窟”里,他在泰姬陵酒店上班,但是这种环境和身份的悬殊并没有让他产生不良的情绪,相反,他更加用心的在工作,并且努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这样就可以给家人更好的生活。这与那群还是“孩子”的恐怖分子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酒店员工与当地警力的反差。在客人们被困酒店后,酒店的员工们原本有机会可以逃出去,但是大多数的他们选择了留下来,解救被困的客人们,因为他们认为既然客人们入住了我们的酒店,那么保护他们的安全就像是一种本能一样。在电影中,有几个场景都是酒店员工为了维护客人的生命安危而牺牲,这些都是有事实依据的。可见,在这场恐怖袭击中,泰姬陵酒店的员工保护了多少客人的生命。

但是,与之相对的是当地的警力。恐怖活动从夜晚持续到凌晨,都没有人来救援,唯一来的就是一只4个警员的小队伍,还是主动请缨的。但是,这几个人对于手持重械的恐怖分子来说实在是小兵小蟹。这也是造成这次恐怖袭击活动惨重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整部电影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面的环节紧紧相扣,连平时爱快进的我这次都不舍得快一分。这是2019年的电影了,到现在才看到,相见恨晚。最喜欢结尾那段,男主终于从酒店被救出,然后骑车回家,阳光洒在身上,那种经历过生死的通透,就像重新活过一般。

五颗星!

三、如何评价电影《孟买酒店》?

《孟买酒店》是一部富有内涵、饱含敬意的电影,同时也充满力量、令人心痛。该片的主演和导演一起完成了这部引人入胜的又鼓舞人心的作品,让观众向那些已逝的生命致以敬意。

该片对暴力和屠杀的描述毫不逊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展示了来自各个阶层,文化和信仰的人们为生存而团结起来并联合起来的勇气和力量。该片也许不是其风格的完美典范,但它对意识形态哗众取宠的克制以及对色调的一流技术控制,让它值得一看。

主要剧情

故事是发生在2008年泰姬陵酒店,一群恐怖分子在印度孟买对泰姬陵酒店包围。在敬业的酒店工作人员中。

著名的厨师Hemant Oberoi(阿努潘·凯尔饰)和服务员Arjun(戴夫·帕特尔饰)选择冒着生命危险来保护自己的客人。随着世界的注视,一对绝望的夫妇被迫做出难以想象的牺牲来保护自己的新生婴儿。

四、让人紧张的《孟买酒店》,震撼心灵,充满绝望还是充满人性?

也许是因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惊悚电影《孟买酒店》足以震撼心灵,主线是面对恐怖分子无差别杀戮,酒店的员工奋力救援顾客。表现细腻,特别是主人公与主厨的戏,令人感动。拍得还是挺工整的,可以称得上是全程紧张出汗,最后流泪的类型片,节奏非常棒。全程仿佛置身在那场恐袭之中,紧张到手心出汗,充满绝望却又有人性的故事,同时很让人心碎。配乐非常棒,代入感很强。

《孟买酒店》最妙之处在于对绝望氛围的营造。真正的绝望不是无尽的黑暗,而是黑暗之中让你看到一丝光明,绝望之中让你抓住一丝希望,当观众的希望随着故事的推进积聚到最高点之时,“砰”的一声,干净利落、不留情面的将其夺走,这就是绝望。我有一个设想,关于这种随机杀人,如果由大量一线明星来饰演大小角色,当他们一个个闻声倒下的时候,对观众的心灵冲击一定会是致命的。

影片完成度极高,虽是多角色多视角叙事,但群戏安排合理,故事紧凑流畅,气氛营造堪比好莱坞恐怖片,对事件的反思也直指要害,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有些纵然寥寥数笔,也都站得住、立的稳,让人可敬可怜可恨可叹,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人,在此刻,在死亡面前,生命从未如此的平等,如此的坚强,而又如此的脆弱。

影片真实的展现了当时遭受恐怖袭击时的情景,每一秒都是那么的扣人心弦,并没有着重刻画极端情境下的人性的黑暗与光明。而仅仅在恐怖分子和受难者这两个角度去推进这一事件的进程,真实无比,英雄的服务人员让人感动。这个时候不得不内心暗想,自己所在的城市是否能展开迅速有效的营救。而事件背后的深远含义,希望能看到的人们都思考我们对待其他人的态度。

但是有一点,看过之后简直不敢相信印度的治安竟然这么落后,仅仅几个恐怖分子把整个酒店包围后,印度竟然过了近20个小时才找来所谓的特种部队,众人移动的时候不能把鞋脱了吗?女人穿着高跟鞋,咔哒咔哒的,那声音,在静谧的环境下不震耳欲聋吗?服务员穿着一双小鞋子,早该脱了,随便拿一双死人的鞋穿上就好了,为啥不换?全程唏嘘印度政府的应急能力和部署能力!

如果不是真实事件改编,实在无法相信一个国家的警力可以无能到这个地步,不过,拍得还是挺工整的,全程紧张出汗最后流泪的类型片,全程紧张刺激喘不过气,一部电影里杀的人我看能顶十部《大逃杀》,100分钟近乎窒息的观影体验,不到20分钟就进入剑拔弩张的紧张氛围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最后。

如果影像上更写实一点就真的是一部极其出色的真实事件改编惊悚片了,不过就目前导演的水平来说,依然让影片高潮迭起、刺激抓人,群戏的处理更是非常到位,恰到好处,而导演专注于体验本身的创作理念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

电影中的无辜群众做出的种种错误行为数度让我紧张,想拜托他们再小心翼翼一些。多视角的切入也是能够体验到身临其境那种的既紧张又绝望的感觉,血泊里的服务生,贵宾间的白兰地,锁住的415,没电的手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死几个人!救世主角色分给了一位印度主厨与一位印度侍者,两个角色都让人心生敬佩。剩下的,就是巴国恐怖分子的极度无情与印度警察的极度无能“相映成趣”。

这类恐袭题材永远都会面对的母题:人类一旦失去了人性,只剩下兽性,就真的什么都不是了,创造再伟大的文明都可以毁于旦夕,而发达的科技只会沦为兽性的最大帮凶。在“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这样令人脊背发凉的兽话,此类作品就显得特别有意义。那些以所谓的“圣战”为名义的恐怖行动,不但毁灭了他人,也牺牲了自己,那些无辜的鲜血会被冲刷干净,但这些无辜的灵魂不应该被忘记,那些人性的光辉应该照耀着这片大地。

恐袭之下的众生群像,男女主角的爱子心切,酒店员工的尽职精神,恐怖分子的丧心病狂,印度警方的龟速反应,小人物在突发事件里或无私或自私的应对,一切皆是人性的真实写照。导演毫不回避暴力血腥和宗教敏感话题,鲜血淋漓的镜头里尽是呼啸而过的子弹射穿无辜的平民;残暴屠杀的背后直至原教旨主义对穆斯林青年的荼毒。幸有如阿琼、主厨这样的勇士,让我们在这部充斥着暴力和疯狂的电影中看到了一缕人性之光。